上海浦東律師咨詢電話:021-37005396
隨著上海城鎮的發展,房屋拆遷越發頻繁。拆遷安置房屋簽下來了、補償款拿到了,如何分配分割往往產生問題。站在不同的角度,會有不同的訴求。協商不成,只能訴至法院。
拆遷安置房屋或者補償款分割糾紛,法院通常作為共有物分割糾紛處理,主要解決拆遷房屋被安置人員對安置房屋或者補償款如何分割。
趙某為李某的侄子,是回滬知青子女,1989年回到上海后要把戶口遷回上海,要在上海上海和工作,和李某協商后,李某同意將趙某戶口遷至李某居住的公房內。由于李某房屋面積小,趙某不得不在其他親戚家暫住或者租房在外居住。2004年,李某房屋列入拆遷范圍,動遷組認定,李某趙某等六人列入應安置人口范圍,以李某為承租人的該戶總共獲得動遷安置房屋兩套。
趙某咨詢多家律師事務所后,最終選擇劉儉律師團隊代理本案。劉儉律師團隊首先與李某協商解決,李某強調房屋的承租人是李某,房屋來源與趙某沒有任何關系,當初是幫助趙某解決落戶問題,才讓他把戶口遷至該房屋處,拆遷安置分得的房屋與趙某沒有任何關系,至多出于情份,補償趙某5萬元。劉儉律師團隊研究后,確定訴訟方案,訴至法院。法院經過三次開庭,最終判決李某等人給付趙某86萬余元。
劉儉律師團隊庭審中提出,盡管公房來源與趙某沒有直接關系,但是公房是國家的財產,公房的拆遷補償是對承租人和同住人居住權利的補償,承租人和同住人在動遷款分割中的地位基本是等同的。趙某戶口在此處,因為房屋面積較小,無法實際居住,依法應當認定為同住人,屬于應安置人口,而且動遷補償也是按照包括趙某的人口因素補償的,趙某應當享有要求分割動遷補償款(房屋)的權利。